html模版漳州古城|這裡的一切都悠閑得恰到好處


漳州古城俯瞰(圖片來源於網絡)

漳州古地圖廚房油煙

漳州是一座可以讓人沒思沒想的城市,不似已經變得客套的廈門,或者已悄然有瞭偶像包袱的泉州,這裡暫時沒有 文創 的打擾,有的就是日常的悠閑,在這裡你可以買上一瓶加瞭片仔癀草的甘蔗汁,閑逛個半天,渴瞭四果湯,餓瞭手抓面,一路踅來,古跡和舊時的烙印就像熟悉的鄰居,一切清閑得恰好。

唐貞元二年(786),漳州州治從漳浦遷徙至今;宋初築土為子城,咸平二年(999)疏浚瞭護城河,古城內有 九街十三巷、三庵、二院、一株榕樹不見天 之說。漳州城歷代均有修築,後來陳炯明入主漳州建設 閩南護法區 ,以新文化之概念建設這座老城,拆城墻,修騎樓,這些時間的遺存也逐漸架構起瞭漳州古城裡的歷史肌理,當時陳炯明的政治理想之美,也在這裡留下瞭閩南三地最純情的政治青春夢。

明代石牌坊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香港路是漳州古城雙門頂的所在,現在路兩旁是兩排騎樓,道路上橫亙著連綿的石板,三世宰貳坊和尚書探花坊是漳州古城裡標志,這兩座明代的古牌石坊是舊時知識分子功名利祿的榮耀,為瞭襯托如此的榮光,精湛的石工也是必要的,雖然兩座牌坊有所修補,但那些值得一看再看的石構建還是靜靜地留在自己的崗位上。尤為是三世宰貳坊上力扛垂拱的力士巧拙除油煙機推薦相宜,還有一尊邊幹著活邊吹著口哨。

香港路上的小店也頗有故事,路旁一間民俗用品店裡的老阿嫲,年輕時有著燈蔥西施的美名,許多春心萌動的少年都會趁著過年進城買燈蔥機會去一睹芳容,有的買完走到半路會把燈蔥摔爛,然後借機再回去看她一眼。在那個沒有微信和陌陌的年代,表達感情的方式純粹得有點喜劇。

香港路上有傢連子圓也不錯,連子圓事實上就是紅糖水裡煮的小番薯粉圓子,晶瑩剔透,甜潤爽滑,加上繽紛配料,很是消暑,她們店裡還有一款叫土豆爽的生馬鈴薯的古早味料理可以體驗。

文廟前的石雕板

漳州文廟大油煙處理規劃成殿

距離兩座牌坊不遠,立著一座高闊的文廟,這是漳州古城裡現存的最大建築瞭,重簷歇山頂下立著六條五爪龍柱,用料之巨尤為可觀,比起滿工滿彩的民間祠廟,作為古代政治與學術中心代表的文廟更偏樸素宏大,漳州府文廟始建於宋代,現有建築始建於明代,但依舊承襲宋制,其上木下石的做法也頗有閩南沿海的風格,大成殿內的天花板上還殘存有舊時的彩繪,依稀可以判斷出來是負書的龜和龍鳳團鶴一類,依靠在陰涼透風的大成殿旁有個小的國學講堂,去年來的時候還是教唱紅歌的小角落,不過那套課座椅真有立馬回到小學的時光。

新鮮的片仔癀草

文廟口是新挖的泮池,水池的欄桿上嵌著幾片舊的石雕版,裡頭的內容不外乎騎馬春遊的成功知識分子的生活,不過臆想再成功也抵不住烈日的暴曬,不如來一瓶文廟口面對紅墻的甘蔗汁,漳州似乎四季甘蔗都不曾斷過,於是就有各種甘蔗汁店,現在剛好是新甘蔗季,壓榨出來的甘蔗汁正是清甜好入喉的時節,還可以搭配甘蔗加入其它果蔬一起壓榨,像在水裡泡得白凈的藕節、胡蘿卜、梨子、檸檬和楊桃,乃至片仔癀草,盛夏日歷簡直一瓶就直抵心脾。榨甘蔗汁的門鋪舊而整潔,也可以裝在玻璃杯裡在店裡喝完就走,頗有一口悶下一杯雙份意式濃縮的豪邁。

西洋風的灰塑作品

原名叫府口街,臨近舊時漳州府衙,依舊延續著往日商鋪鱗次櫛比的景象,騎樓式的店面,與中西合並風格的建築風格,頗可以窺見當年陳炯明的理想,陳炯明當時委托周醒南主持漳州市政規劃與建設,後來周又以漳州之城建經驗又規劃瞭廈門的市政建設,而周醒南的引進和示范使得漳廈兩地多瞭一個房下可做生意又可消閑的騎樓景觀。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臺灣路上最令人驚喜的是兩側保留完好的商號招牌,書局、鞋行、牙醫館一應保留完整,雖然現今商鋪業態已不是以往的樣子,但通過舊時遺存的商號,仍然可以想象出當年街上的繁華景象。而最有意思的是以灰塑為主的外立面裝飾,西式結構搭配中式圖騰,在華麗的還是在天益壽藥店旁的一面門頭灰塑,中間是個撒尿小朋友,上面飛著雄鷹,兩側分佈天馬與雄獅,這些飛禽走獸都是當時常用的灰塑裝飾意象,健壯挺拔,又視野開闊,一派仰首挺胸進入新世界的樣子。

在漳州的新文化建設的當時也湧現出瞭一批出名的匠人,泥水師李明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做傳統建築起傢,雕塑、剪粘、彩繪樣樣趁手,後來應運時代發展,用泥水構建來代替瞭傳統建築中木石的結構,自己不單是建築師,後來還開設瞭水泥預制品廠,印制花窗、欄桿及招牌、柱頭裝飾品,供修建住宅和商店裝璜門面之用。現在漳州中山公園內的閩南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那尊挺胸前進的戰士就是李明月的作品。

府埕與漳州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紀念亭

臨近臺灣路不遠便是漳州舊時府埕的所在,所謂的埕,就是大厝前的空地,現在迎面建著兩排騎樓,府埕現在是漳州老城區裡老人傢的聚集點,埕中滿佈樹蔭,再找個茶座泡茶搖扇聊天,卷一根土制手卷煙一坐就是一個下午,時間就這麼在慢速播放中度過。

府埕現在有意作為漳州文化產品的聚集點,有人在這裡開瞭書店,有人在這裡開瞭廟,書店就是聞名已久的曉風書屋,作為漳州老牌的實體書店,在實體書店關店潮中依舊還能暢快呼吸著,乃至廈門也有也有分號。而廟正是一群年輕人所恢復的古城 三庵中 的 南市庵 ,南市庵原位於雙門頂,也就是剛才香港路的附近,因為在古城裡的南市場而得名,供奉明王朝的守護神真武大帝,後來隨著城市變遷所殞沒,近年來為一群年輕,但依舊留存著漳州老城記憶的市民所恢復,他們也在為瞭能夠最終回歸雙門頂而努力著。

漳州的中山公園,亦是陳炯明時期的作品,但也記錄著陳炯明與孫中山的恩怨,1919年所建成,原名漳州第一公園,為漳州府衙的所在,公園裡的陳列亦有意思,除瞭標配的孫中山像以外,還有陳炯明和何應欽所題字的中山公園紀念亭,與孫中山、陳炯明、章太炎、胡漢民所題寫的閩南護法區紀念碑,利用寺廟所拆下的龍柱建的龍柱亭,其龍柱亭中本來是為陳炯明治漳的頌德碑,後來何應欽攻克漳州後,換上瞭孫中山的 建國大綱 。

漳州中山公園的南門是一個可以吃的南門,附近蹲著不少有意思的小吃店。

在中山公園南門的斜對面便是一傢老牌的肉粽店,兼賣沙茶面和生燙,在漳州古城裡肉粽店不少且包料豐儉隨君,點上一顆肉粽再配一碗生燙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生燙也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很考技藝的料理,看似隻要把東西燙熟就行,但也很考師傅燙的火候與原材料的新鮮度,一般生意越好的生燙,東西越新鮮,而且生燙也就隻有在漳州這種物產豐富且容易拿到新鮮好材料的地方生存。

到瞭下午時光,肉粽對面也有一攤炸菜頭粿可以一吃。

在中山公園的西側靠近南門的位置,有一傢下午兩點才開始營業的豆幹面,所謂的豆幹面,就是以堿面拌上各類配料的拌面,然後配上一碗解膩解口幹的丸子湯,豆幹面最精彩的地方還是在其五花八門的炸料,炸肉片、炸芋頭絲、炸豆幹等,一經過就會被油鍋裡迸發而出的炸料香而拖得走不動路。豆幹面附近的水餃手抓面也是不錯的選擇。

芳華路左轉新華西路,會看見一間特別誇張的天主教堂,教堂一側的電影院則完美地承接著它的戲劇性,在新華西路的第一個路口左拐就到瞭青年路,現今的青年路在漳州古城改造後成瞭幾傢名小吃的聚集地,一拐角就是原來在文廟對面的小鄭面煎粿,面煎粿也是個有趣的小吃,中間是綿軟的面粉餡兩側是煎得脆脆的地瓜粉面皮,口味有咸有甜,外脆內軟,全程靠油鍋來煎,十分考驗師傅對於火候的掌握。

面煎粿再過去一些就是原本在中山公園南門旁的四果湯,我對於夏天的執念便是一碗四果湯,四果湯也是一個看起來容易湊起來難的路邊小吃,一碗四果湯至少要搭配11種配料,常見有:綠豆、紅豆、薏米、西瓜、菠蘿、亞答枳、石花、仙草、QQ圓、白木耳和蓮子,要是算上以前還有蜜餞類的配料就上瞭十來種,然後澆上冰水,打上冰沙,再融入一勺糖漿,一個夏天就齊整瞭,而四果湯的出現簡直是對一個地方物產的考驗。

在面煎粿往斜前方看去會看到一間顏色被塗得好像中毒瞭的教堂,如果你要是見過它以前的樣子,你一定會覺得它現在已經中毒瞭,在教堂對面有一間漳州殿堂級的海蠣煎店,叫建國蚵煎,還兼賣海蠣面線,生長在沿海地區的我天生對海蠣好感不大,忽然要面對一份幹煎的海蠣煎和濕煎的海蠣煎再加上一碗海蠣湯,覺得壓力巨大,不過一下筷子就是秒幹的節奏,因為真是實實在在的原材料碾壓,關鍵是這個海蠣肥瘦均勻,一點都不膩人,再搭配醃制的蘿卜酸,吹個冷氣簡直心中怡然。

東橋亭廟屋頂

東橋亭廟屋頂

東橋亭廟內主供觀音

漳州古城在宋時便疏浚瞭護城河,因為臨近九龍江,它的水系亦特別發達,舊時習慣在橋邊修建橋亭以供人休息,橋亭中供奉觀音,亦有水月之禪意,橋亭橫跨在古水道上,那株不見天的榕樹,便在東橋亭前,東橋是橫跨梁式的石橋,建成之時恰逢漳州知識分子裡中瞭第一個舉人,便名 名第橋 ,東橋正逢水路要口,也是舊時入漳州城的要口,沿線便是一副水岸生活的景象,東橋亭有意思的是廟背後還留存著舊時的灰塑的,下側的獅奴牽獅顯得特別生動。東橋亭屋頂上剪粘也可一看,頂上的龍鳳鳥獸花草魚蟲都是以瓷片粘貼而成,剪粘是閩南一帶建築的特殊裝飾餐廳油煙處理方式,舊時工匠會搜集各傢不用的瓷碗瓷盤,根據造型進行剪切拼貼,而現在多用一次燒制而成的,便少瞭的那幾份巧思和誠意,且隨著寺廟翻建,舊的剪粘往往不會保存,就這麼隨之而逝。西橋亭於近年翻建,亦供奉觀音,而東西橋亭之間的壕溝也是唐宋時 濠環抱子城 的舊景。

距離西橋亭不遠,是漳州的華僑新村,始建於1955年,閩南田地少,多是耕海,歷來有出洋討生活的傳統,建國後為瞭吸引僑匯和接納華僑回歸,便在各地建造華僑新村,漳州僑村中有一西姑池,是納涼泡茶的好地方,如果走累,肚子吃撐瞭,是個休息的好地方。

塔口庵經幢(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漳州大同路北段,塔口庵前立著一柱始建於宋代的經幢,相傳這個經幢原立於凈眾院裡,漳州古城 三庵兩院 裡的塔口庵和凈眾院就這麼在此匯合瞭,兩院中的法濟院和凈眾院早已殞沒,就剩些構建,經幢在庵前顯得古樸別致,底層是海水遊龍,很有安禪制毒龍的意味。經幢往北不遠,還有個七星井,雖名叫七星確是一口六眼古井,如今井裡泉水依舊,還有人會打去泡茶,舊傳井裡沉有古時的兵甲,投石進去會有金屬回響。

北京路

水根鹵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漳州的路名像幅小地圖,就如同陳炯明當時想實現的模范小中國的理想的映射,而我之所以會提及北京路,主要還是因為吃。在北京路上有兩傢我們的心頭好,一傢是水根鹵料,一傢是詔安的商厝樓甜湯,漳州的鹵料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買瞭能在店裡吃,還可以點上米飯,拌青菜和竹筍內臟湯,而且店門口的鹵料擺得像拜拜一樣,猶如山高,看瞭就忍不住想進去,漳州鹵料有道有意思的菜就是焙肉,咸甜口味,別有風情。而商厝樓的甜湯有點類似四果湯,但是材料選擇更多,基本是以食補的材料為主,雪蓮子、銀杏、桃膠等看起來很補的材料都可以加到裡頭,與冰水一結合,感覺健康瞭許多。而北京路附近又有一傢叫詩敦糕粿店的,便有賣一些漳州流行的小茶配,例如漳州麻糍,中間加瞭脆片,吃起來外嫩內酥特別回味。

寫到這裡,我已經不想再寫瞭,因為腦子已禁不住這些吃食的腐蝕,如果死後靈魂不能超脫,我亦寧可在這座古意的城市裡當個人客公。

1534A23805AB549B
arrow
arrow

    nvzyquzw8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